【兵變】詞語的意思解析
時間:
新華
漢語詞典
兵
變
- 拼音:
bīng biàn- 注音:
ㄅ一ㄥ ㄅ一ㄢˋ- 繁體:
兵變- 五行:
水水
兵變詳細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mutiny]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的事情
詞典解釋
軍隊叛變。如:「陳橋兵變」。
網絡解釋
兵變(漢語詞語)
兵變,是指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的事情。語出《新五代史·雜傳·王晏球》:“明宗兵變,自鄴而南,遣人招晏球。”英文
mutiny;
引用解析
軍隊嘩變。
《新五代史·雜傳·王晏球》:“明宗兵變,自鄴而南,遣人招晏球。”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近者吳淞定海之間,水卒呼糧,抶官縛吏,則兵變之漸矣。”老舍《四世同堂》四六:“從前,遇到兵變與大的戰事,老人便杵開一塊墻,以便兩個院子的人互通消息,和討論辦法。”
詞語造句
宋朝有開國皇帝以兵變黃袍加身的來歷,故特別疑忌武將。
明燕王朱棣兵變奪取帝位,方孝孺秉筆直書“燕賊篡位”,被殺,滅十族。
他才剛入伍,就面臨女友兵變及父親病重的雙重打擊,真是禍不單行。
后周武德司的幾近癱瘓,是“陳橋兵變”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皇帝放棄了他的陰謀,龐統放棄了他的兵變,小蠻放棄了絲言,而他,選擇了放棄皇帝眼中的包拯。
原本是涇原軍的一個隊正,兵變之后他不愿從賊,在醴泉楊家莊入了天德軍的伍,論時間比丁士良也早不了多久。
之后,他組織“共進會”自封會長,參與武昌兵變而遭黎元洪通緝。
我就不信,那兩郎舅敢激起大規模的兵變!
林沖、花榮占住吊橋,回身再戰,詐敗佯輸,誘引盧俊義搶入城中。背后三軍,齊聲吶喊。城中宋江等諸將,一齊兵變,接應入城。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
兵運從經濟、軍紀等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問題著手,不惜一切手段煽動敵軍士兵逃亡或發動兵變。
起名寓意
兵變名字寓指驍勇善戰、有謀略、取義成仁、靈活、敏捷、順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