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暑農歷是什么時候
大家知道嗎?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23年小暑農歷是什么時候,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年小暑農歷是什么時候
2023年小暑具體時間:7月7日16:30:29,農歷五月二十,星期五。
2023年小暑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小暑不是入伏,也不是入伏的頭一天。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然而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時節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諺“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后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小暑并不是最熱的時候,進入伏天后,將會是十分的炎熱,通常三伏天就在小暑節氣中開始的。每年夏至日開始的第三個庚字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出現的那天,就是入伏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日期各不相同。
因此,可以看出來,小暑并不是初伏,而也不是入伏的第一天。
2023年幾號是小暑節氣
2023年7月7日16點30分29秒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2023-2031小暑時間表 | ||
2023年 | 7月7日 | 16:30:29 |
2024年 | 7月6日 | 22:19:49 |
2025年 | 7月7日 | 04:04:43 |
2026年 | 7月7日 | 09:56:40 |
2027年 | 7月7日 | 15:36:44 |
2028年 | 7月6日 | 21:29:57 |
2029年 | 7月7日 | 03:22:01 |
2030年 | 7月7日 | 08:55:05 |
2031年 | 7月7日 | 14:48:26 |
小暑吃什么傳統美食
小暑食新、吃餃子、吃面、吃黃鱔、吃藕、吃暑羊、吃芒果、喝消暑湯或粥等傳統食物。
1、食新
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吃餃子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吃面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4、吃黃鱔
有俗語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5、吃藕
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6、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
7、吃芒果
小暑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
8、喝消暑湯或粥
小暑是進入伏天的開始,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小暑之日“溫風至”,這“溫風”是熱風,但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間一個大蒸籠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溫水之中,此時溫風徐來亦如酒,也可興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候蟋蟀居宇
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它農歷七月后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待農歷九月不入戶就要凍死,十月就在床下鳴了。它名“促織”,為督促女子紡織,“促織鳴,懶婦驚”,是為警示。
三候鷹始鷙
鷹始鷙是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天氣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于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
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