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最簡單的詩
端午節(jié)大家都認識吧,那么端午節(jié)最簡單的詩分別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矶宋绻?jié)最簡單的詩,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最簡單的詩
1.《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2.《賀新郎·深院榴花吐》
[宋]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3.《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4.《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節(jié)詩句
1、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懹巍洞和韲@》
2、重午佳辰獨掩門?!钪畠x《南鄉(xiāng)子·端午》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盥』抖宋纭?/p>
4、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誰家兒共女,慶端陽?!骖E《小重山·端午》
6、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懹巍兑颐匚逶姟?/p>
7、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端午》
8、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煲睢冻写搿?/p>
9、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
10、空惆悵,誰復吊沅湘?!骖E《小重山端午》
11、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12、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1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盥』抖宋纭?/p>
14、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惌偂兑延隙宋纭?/p>
15、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页枴段褰z》
16、重午佳辰獨掩門?!钪畠x《南鄉(xiāng)子·端午》
17、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w蕃《端午三首》
18、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K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19、空惆悵,誰復吊沅湘?!骖E《小重山·端午》
20、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1、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2、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2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24、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25、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6、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27、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钪畠x《南鄉(xiāng)子》
28、逢佳節(jié),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shù)?,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王充《滿江紅》
29、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男恪抖宋纭?/p>
30、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斗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胡仲弓《端午》
31、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懹巍度龒{歌》
32、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K軾《浣溪沙》
33、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X琦《竹枝詞》
34、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鹓雛相對。后院嬋娟爭勸酒,端午彩絲雙緊。——王邁《念奴嬌》
35、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獎⒂礤a《競渡曲》
36、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黃公紹《瀟湘神》
37、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周紫芝《永遇樂》
38、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劉辰翁《齊天樂》
39、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萬俟詠《南歌子端午》
40、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端午節(jié)的來歷
端午節(jié),因為端午節(jié)是在農(nóng)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jié)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jié)和農(nóng)歷新年。
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nèi)尋找屈原,并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并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比賽的隊伍在熱烈的鼓聲中劃著他們多彩的龍舟前進。這項活動的靈感是來自於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劃船救屈原,而這個傳統(tǒng)也一直保持了數(shù)個世紀。
在端午節(jié)時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黃及其他材料,再以竹葉包裹。而粽子的傳統(tǒng)則來由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他們不要將屈原吃掉。
農(nóng)歷的五月,也就是端午節(jié)的這個時節(jié),對中國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意義。許多中國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fā)疾病的危險時節(jié),因此必須有許多防備家人生病的措施。許多家庭會將一種特別的植物-艾草掛在門口,作為保護之用,而人們也會掛帶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種香味的藥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護人們遠離疾病。
端午節(jié)的來歷集萃
1.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2.伍子胥
南朝蕭梁時期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qū)的歲時節(jié)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jié)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guān)屈平也?!闭J為東吳地區(qū)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guān)。關(guān)于粽子,則有當?shù)氐挠涊d:“鄉(xiāng)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迎濤神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jié)。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zhàn)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