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古詩翻譯及全文賞析
有沒有需要了解山居秋暝古詩翻譯及全文賞析的呢?具體的內容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山居秋暝古詩翻譯及全文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居秋暝古詩原文及釋義
一、古詩原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二、古詩釋義
①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
②歇:消歇,凋謝。
三、古詩譯文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山居秋暝古詩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
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
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幼兒園必背唐詩30首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尋隱者不遇》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江南逢李龜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憫農》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草》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五歲詠花》唐. 陳志賢(陳知玄)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隨風。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歌聲到客船。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關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回鄉偶書》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唐詩的意義及歷史地位是什么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統一的帝國(疆域約1100多萬平方千米)。并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在唐鼎盛時期不僅物質富庶繁華,而且文化也極其繁榮,而詩歌尤其得到發展;
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據全唐詩不完備統計,有唐朝代,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產生了有名記載詩人就有兩千三百多位,近五萬多首詩作。這與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遺留詩歌總數比較還超出兩到三倍!
在兩千多有名望的詩人中,特別突出的屬世界級的大詩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以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五六十名,這一數字也大大超出戰國至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 連魯訊也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動手了”。
唐詩(唐朝詩歌通稱)
唐詩,泛指創作于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