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夜中不能寐》原文翻譯及詩歌賞析
據悉,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詠懷·夜中不能寐》原文翻譯及詩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詠懷·夜中不能寐》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深夜難眠,起坐彈琴。
注釋
①《詠懷詩》是阮籍生平詩作的總題,不是一時所作。大多寫生活的感慨,不外說人生禍福無常,年壽有限,要求超脫利祿的圈子,放懷遠大。也有對當時政治的刺譏,但寫得很隱晦
②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詩》詩句:“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意思是因為憂傷,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就起來彈琴。夜中,中夜、半夜。
③薄帷鑒明月: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來。鑒,照。薄帷,薄薄的帳幔。
④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里飛翔正因為月明。
⑤北林:《詩經·秦風·晨風》:“鴥(yù)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詞表示憂傷。
⑥號:鳴叫、哀號。
《詠懷·夜中不能寐》原文翻譯
深夜難眠,起坐彈琴。
單薄的幃帳照出一輪明月,清風吹拂著我的衣襟。
孤鴻在野外悲號,翔鳥在北林驚鳴。
徘徊逡巡,能見到什么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詠懷·夜中不能寐》詩歌賞析
這首《詠懷·夜中不能寐》詩以半夜無法人睡,起坐彈琴為開頭,雖未直接道出心中的苦悶,但“不能寐“字委婉含蓄地點出彈琴并非因為要欣賞明月清風、美景良夜,而是要排 遣縈懷的憂思。而后,孤鴻的哀號、翔鳥的凄鳴都渲染出一種不安靜而險惡的環 境氣氛,更加襯托了詩人“夜中不能寐”的憂傷。末兩句“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 心”既是寫鳥也在喻人,鳥和人一樣,在月夜里不能人睡而徘徊,有所尋求,而此 時所見的只有使人憂傷的景象。感物興嘆,有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詩人善于運用比興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現當時憂憤悲 傷時的心情,創造出獨特的風格。
本詩凄清悲涼,寄托了詩人無限的憂思,孤獨的徘徊,永恒的悲哀。盡管詩人發出“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冷月清風、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 “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幽寂孤憤的心境。“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詩顯著的特點。這首詩采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后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心的焦躁。這首詩言近旨遠,寄托幽深,耐人尋味。
縱觀全詩,似是“反復零亂,興寄無端”(沈德潛語),“如晴云出岫,舒卷無定質”(王夫之語),但如果把握了詩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這首“曠世絕作”。“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鐘嶸在《詩品》中對阮籍詩的評價,當是不易之論吧!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技巧
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
眾所周知,由于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借助任何工具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學生心理上比較緊張,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文言文一遍就去選擇答案。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正確的,作為文言應試的閱讀應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全文。指的是讀文言文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 ,或出于某種政治需要,或出于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要求考生能分析文言文傳記的基本內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內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法如山等既符合于傳統道德規范,又不失現實教育意義。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屆有些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應該說,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還是非常普遍的,其實你應該明白,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它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文言文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緊張。
第二步:細讀文言文題目。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是非準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利用好幾道題目,如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分析概括題等,因為在它們身上,你可以獲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選擇題(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或者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題信息量非常大,雖然其中肯定有一項或幾項不符題意,但錯誤的也往往只是些小問題。因此通過看最后一題,你對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必將會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有個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讀文言文全文。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后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
應該說文言應試的三步閱讀法是經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學生須加以掌握和運用。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方法
文言文閱讀做題技巧: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于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文言文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文言文答案范圍
4、析結構。推斷它在文言文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