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其實,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23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屬于漢族的傳統節日,一般時間是在農歷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是四大祭祖節之一,也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到唐代的時候才正式被認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古代九月初九的時候是會有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不僅僅香味濃郁,還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是可以入藥的,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因此,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另外,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總之,在重陽節的時候茱萸就是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重陽節是怎樣來的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
敬祖——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兑捉洝分邪选傲倍殛帞担选熬拧倍殛枖?,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敬老——重陽日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于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孝道——重陽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
對于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謂五常,是家庭和睦興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國近代的衰敗,今人將古代的一切思想視為封建思想,稱不適用于今世。于是不講孝道,導致很多老人無人贍養,并引起諸多社會及國家問題。
感恩——重陽中包含最大的普世價值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因此,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們的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懷有感恩之情,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這個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國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勝。北方以面粉制糕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為多。
重陽饃
用白面蒸成圓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葉等花草。這天家家戶戶要登高野游,這種白面蒸制的重陽摸既耐饑,又便于攜帶。重陽模多為我國西北地區重陽節的吃食。
糍粑重陽糕
糍粑糕多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重陽節吃食。這天家家戶戶用糯米制糍粑,親友間互相請吃撇把,喝米酒,有“共慶豐收”之意。民謠云:“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慶豐收。”因此,西南地區又稱重陽節為糍粑節。
菊花酒
重陽節家家戶戶均爭飲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開之時釀制,但當年釀制不能當年飲用,需待一至二年后,釀成菊花露汁。
菊花湯
重陽節還有飲菊花湯的食俗,謂能祛疾。將新鮮菊花采摘洗凈,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內(不可用鐵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文火慢慢熬制。飲用時略加冰糖或蜂蜜,對人體有益。這天,小孩因不善飲菊花酒,故大多飲菊花湯。舊時,許多家長還用菊花湯的湯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認為菊花水沐浴可除膚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們除了能欣賞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隨流俗的高風亮節以外,還可一飽口福,品嘗“秀色”的特殊風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強身的價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令?!彼^制頹令,便是預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關于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浣溪沙·重九舊韻》
(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風景卻依然??珊尴喾昴軒兹?,
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采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