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暑節氣是哪天
其實,大暑節氣是夏季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在漫長的夏季酷暑中,大暑節氣可謂是集大成者,熱的最讓人受不了的,但是大暑節氣也代表這夏季快要結束了,那么2020年大暑是幾月幾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23年大暑節氣是哪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23年大暑節氣是哪天
2023-2031年大暑時間表 | ||
2023年 | 7月23日 | 09:50:15 |
2024年 | 7月22日 | 15:44:11 |
2025年 | 7月22日 | 21:29:11 |
2026年 | 7月23日 | 03:12:48 |
2027年 | 7月23日 | 09:04:20 |
2028年 | 7月22日 | 14:53:38 |
2029年 | 7月22日 | 20:41:43 |
2030年 | 7月23日 | 02:24:29 |
2031年 | 7月23日 | 08:10:03 |
大暑節氣的特征有哪些
大暑節氣
基礎天氣特點:日照最多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縱逢戰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具體特點: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的習俗
大暑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燒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食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大暑節氣吃什么
蔬菜:絲瓜、西蘭花、茄子、南瓜、胡蘿卜、紅棗、冬瓜、苦瓜等;
水果:蘋果、雪梨、西瓜、哈密瓜、甜瓜、椰子、水蜜桃、荔枝、李子等;
肉類:童子雞、鴨、鴿子;
豆類:綠豆。
大暑吃什么風俗食物最好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吃涼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節氣前后還喜歡吃各種涼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豆角,都有著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欲。還有將海帶、青椒、紅椒用醬油、醋、姜末等調味的涼拌三絲,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涼拌三絲里還能見到魚、冬筍與燒鴨的身影。
3.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4.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5.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臺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臺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7.吃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做雞時加入適量生姜,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8.喝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補藥,以老鴨慢燉后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9.飲伏茶
暑熱入伏后,人們遣暑的習慣之一還有飲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們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習俗,許多人家還會將后院曬干的烏梅制作烏梅茶飲用。
10.吃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11.喝暑羊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大暑養生習俗吃什么好
1.大暑習俗吃什么:湖南吃童子雞
湘中、湘西北一向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在這大熱天吃童子雞。(童雞是指還不會打鳴,有的飼養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到一斤半)童子雞體內包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和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身體虛弱年輕人也可以試試。
2.大暑習俗吃什么:莆田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3.大暑習俗吃什么:送瘟神
在古時候大暑這一天人們都要在船上舉行送瘟神的祭祀活動,將船劃到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4.大暑習俗吃什么:貼三伏貼
“三伏貼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在三伏天,人們的肺臟氣血通暢,藥物容易深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肺臟疾患的最佳時機。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能刺激穴位,使藥物更好地循經導入。因藥物不經胃腸道代謝,故能保護臟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針吃藥之苦。
5.大暑習俗吃什么:臺灣吃“半年圓”
在臺灣大暑時節會祀神祭祖后全家聚在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以祈求事事如意圓滿。
6.大暑習俗吃什么:山東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這也是山東人用來避伏的一種飲食習俗。
7.大暑習俗吃什么:河南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有溫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含有豐富的姜辣素、揮發油、維生素、糖蜜、蘋果酸、核黃素、胡蘿卜素、煙酸和微量元素錳、鋅、鉻、鐵等各種元素。
8.大暑習俗吃什么:廣東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因為仙草有清暑、解渴、除熱毒、治中暑、消渴、治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等功效,所以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9.大暑習俗吃什么:溫州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溫州人有吃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可用來清火、消暑、解渴。
10.大暑習俗吃什么: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一般情況陳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濃,茶湯越易沖泡出來,茶湯色澤紅艷明亮)有清涼祛暑、降脂、降壓、調節糖類代謝的功效。
11.大暑習俗吃什么:臺灣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鳳梨味甘、微酸,性微寒,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于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癥。而且在果汁中,還含有一種跟胃液相類似的酵素,可以分解蛋白,幫助消化。美味的菠蘿,這種水果不僅可以減肥,而且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功效。
12.大暑習俗吃什么:浙江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為保一方平安,遂決定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五圣,并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為五圣享用,以表虔誠之心。
13.大暑習俗吃什么:臨沂吃面條
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在夏季的時候吃撈面條,面條煮熟后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14.大暑習俗吃什么:福建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可益氣、生津、活血、散結、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