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的風俗有哪些
寒衣節的風俗有哪些?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當中,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是中國的寒衣節,非常特別的一個節日。今天小編整理了寒衣節的風俗有哪些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寒衣節的風俗有哪些
燒寒衣
也就是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吃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
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金銀包袱
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對逝世故人想說的話。
逆糍
在惠州傳統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糍”的傳統食品。惠州人認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還有一些農戶將菜葉包裹著逆糍來喂牛,祈求它身強體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還會送給親朋好友。久而久之,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食品之一。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吃糍粑最過癮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區陰寒潮濕,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大伙圍坐一團。將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漸漸鼓脹,嘰嘰作響,表皮微微隆起后像個大包子。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騰出,用口撕咬外酥內軟外黃里白,似一個“金包銀”的糍粑拿在手里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餃子
洛陽有話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臺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民間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來源于醫圣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面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搭配,能起到進補養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
寒衣節的習俗風俗
祭奠祖宗
寒衣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祭奠祖宗。這是因為寒衣節是農歷四月初四,也是傳統的“祭祖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將祖先塑像擺放在家里,燒香祭拜,以示對祖先的緬懷和敬意。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會穿上漂亮的衣服,為祖先表達深切的感情。這也是為什么這個節日被稱為“寒衣節”的原因。吃面
吃面是寒衣節的另一個重要習俗,這個習俗也有自己的由來。傳統上,給家里長輩吃面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在寒衣節當天,人們有一個準備面條的特殊儀式。他們將面捏成長長的條狀,表示長命百歲。人們相信,吃面條可以保持健康和長壽。吃糍粑
糍粑是由黃米粉制成的一種小吃,是寒衣節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它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因為糍粑的口感柔軟、甜香,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名貴食品。
在寒衣節這一天,人們會給長輩送糍粑,并在家里食用。這個習俗也是表示敬意和心意的一種方式。
寒衣節的禁忌
除了以上的習俗之外,寒衣節還有三個重要的禁忌:
忌開業慶典
寒衣節被認為是年中祭祖和守歲的時期,因此不適合做繁忙的商業活動。在這個節日里,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往往沒有特殊的娛樂活動或商業慶典。
忌婚嫁
在寒衣節這一天,很少會有新人舉辦婚禮,因為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天祭祖之美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如果這一天舉行婚禮,就會玷污這個節日的神圣。
忌搬家
寒衣節也不適合搬家,因為人們相信這不利于家庭的和諧。在寒衣節前后搬家,不僅會影響家庭的幸福和財富,還可能影響到祖宗的好處。
總之,寒衣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有著濃厚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慶祝這個節日的時候,人們應該注意習俗和禁忌,以免逆行悖俗,破壞傳統文化的美好傳統。
寒衣節的注意事項
1、送去寒衣如果不能親身去目的掃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門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氣干燥,謹防火災。一般來說,今年新喪之人,最好采取墓祭。
2、墓祭時,最好選擇中午之前,本來這時節陰氣就比較重,適當規避,特別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為注意。
3、祭拜送寒衣,除了我們常見的香蠟紙燭、供果供品、酒水之外,還需要準備一些紙衣,講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紙質的房子等,一并送給異界親人,讓他們也度過一個安穩的冬天。
4、這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時機,可以借此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宣講家族傳承、先人的故事,讓自己行孝的行為給子孫后代做一個好的表率,一個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家庭。
寒衣節準備什么貢品
必備供品:寒衣(紙衣)、香燭、紙錢、水果、餃子、五色紙、香箔、素酒等。其他貢品也可以做一些紙質的房子、車子、手機等。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并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