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幼時記趣翻譯節選:我回憶幼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幼時記趣》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幼時記趣》譯文
我回憶幼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吹郊毿〉臇|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我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做鶴群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是鶴,那么呈現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飛舞著的蚊子便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我仰起頭來觀看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了。有時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飛舞鳴叫,我把這景象當做青云鶴圖來看,果真就覺得它們像鶴在云頭上高亢地鳴叫,令人高興得連聲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墻邊,雜草叢生的花臺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臺一樣高,定睛細看。把繁茂的雜草看作樹林,把昆蟲螞蟻看成野獸,把泥土瓦礫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溝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歷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一天,看見兩只蟲子在草叢間相斗,我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一個很大的東西像推開大山,撞倒大樹一般地闖過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癩蛤蟆)的舌頭一伸,兩只蟲子就全被吞進肚里。我那時年紀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來后,捉住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作者沈復介紹
沈復(1763年—1832年),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學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十九歲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轉于全國各地。后到蘇州從事酒業。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
第一步:梳理結構,全面把握
對文章內容有了全局性認識,才能對局部有明確的指導。梳理結構,準確篩選信息要點,進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與主旨。對結構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題、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鎖定區域,準確篩選
在全面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題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對應的區域,然后在具體區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點,準確翻譯
在分辨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確翻譯,當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發生分歧的地方準確翻譯。
第四步:綜合分析,理清因果
對文意的分析必須綜合全文,要結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關系。
文言文翻譯技巧
借助漢語的語法結構來推斷詞語的意義。如“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信”。要據語法分析,“難求”是謂語,“信”在“難求”前起修飾作用,作狀語。再結合上下文的意義理解,就可以推知“信”的意思是“確實”、“實在”。
“楚王貪而信張儀”中的“信”。根據語法分析,“信張儀”是動賓結構,由此可以判斷“信”作動詞,結合語言環境推知“信”的意思是“相信”。
“信義著于四海”中的“信”。根據語法分析,“信義”在句子中作主語,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由此可以推知“信”和“義”都是名詞。結合語境可以推斷“信”的意思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