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大掃除的傳說
春節這一天都會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大掃除的傳說,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春節大掃除的傳說
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墻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掛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占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墻上都做了記號。
灶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灶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干干凈凈。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干凈,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于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為民間的習俗。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掃塵習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里的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一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就忙著打掃室里室外衛生,清洗蚊帳被褥,連籮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內內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凈凈。然后把幾件破舊的東西拿到村口放火燒掉,稱為“送窮”,意思是把那些晦氣全部送葬掉,以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節是農歷幾月初幾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春節期間,各家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多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來源
春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在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上古時期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有一天,舜接受了虞禪讓的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后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來由,到了后來大家普遍稱之為春節。
春節在每個時期都時間不一樣,在夏朝時是孟春為正月,二道了商朝則是以臘月為正月,秦朝時期則是以10月為正月,而且在不同時期,春節的叫法也大相徑庭,先秦時期為元日,獻歲,到了漢時期則變化為正旦,歲旦,在辛亥革命后,農歷新年才正是確定為正月初一。名稱也定了下來。
春節禁忌
一、從大年三十早上開始,所有的人不能串門,怕到別人家或別人到自己家說了什么不吉利的話;還有,這天是自己的家神回家的日子,怕別人串門沖撞了家神!
二、大年三十這天要把你欠的賬和欠你的錢,還清或收回,這叫年底結清。
三、大年三十這天,要把初一到初三這些天的所有食物做熟或準備好,因為這幾天不能動刀,特別是初一這天。
四、大年三十午飯后,男人要去祖墳上香,放鞭炮,并帶上過年的供品,告訴祖先過年了,給祖先送吃的,讓他們(她)們也安心的過年,以示孝道。
五、大年三十午飯后,由家里的男人把對聯貼好!把水缸挑滿水,因為,從初一,初二是不能挑水,洗衣,潑水的,因初二是水神的生日,不能擾亂水神的生日,更怕把污水潑到了水神身上。
春節習俗
一、辦年貨
在春節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二、掃塵
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后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
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愿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這一風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三、貼對聯
中國傳統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四、年夜飯
一年一次的年夜飯,是全家都要動員的大餐,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這也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年夜飯,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聞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五、壓歲錢
年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六、游神
游老爺、營老爺、游菩薩、游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行香、菩薩行鄉、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它喜慶節日里,又或諸神圣誕的這一天,到神廟里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里,然后抬出廟宇游境,接受民眾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