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么又叫過年
春節這一天都會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為什么又叫過年,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春節為什么又叫過年
1、傳說來源于叫“年”的怪獸
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澳辍焙雎劙肟罩许懫鹆伺九镜谋蘼暎瑖樀猛L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2、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墩f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惫任锒嗌僖馕吨昃暗暮脡?,因而,收獲五谷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斑^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谷豐登。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皆大熟為大有年。
3、春節作為一年開端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渡袝ご髠鳌分姓f:“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收獲之后,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祭祀活動多是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舉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人們在特定日子慶祝豐收以及進行祭祀活動,就叫做“過年”。
4、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以前“過年”和“春節”可是兩個概念。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同時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使得“春節”的地位更加穩固。
春節介紹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歲旦、大年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春節是指哪幾天
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才算正式的結束。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春節的食物
1、餃子
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取“更歲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意為“招財進寶”,人們還會將硬幣包在餃子里,吃到該餃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會有好的財運。
2、年糕
早期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后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托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3、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里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余,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余。
4、餛飩
在江蘇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逢年過節或者辦喜事,都一定要吃餛飩。除夕早上,家家戶戶就開始剁菜餡包餛飩,從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餛飩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5、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圓滿、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上海人年初一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有財有勢。
過年拜年的注意事項
第一:拜年的時間
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上午,但也不要太早,因為人們一般在春節這天雖然起的早,但是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做,太早登門拜年會讓主人來不及準備。
第二:拜年的穿著
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擇穿上新衣服,代表新年新氣象,所以需要注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于隨便,也不要穿得過于奇裝異服,因為畢竟大多數長輩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服飾。如果衣服顏色較深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圍巾來襯托,突出節日的喜慶。
第三:拜年的禮儀
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后,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說一些新年的祝福語,沒有經過主人的允許,不要像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處走,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第四:拜年的交流
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的話,關于新年吉利的話,多談別人開心的的事情,交談以對方為主,不能自己一個勁的講,可以適當的搞笑一點,但要把握尺度。